莫斯科保卫战中双方共多少人,武器装备如何
德军用于进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辖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队,总计78个师,180万人,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
而苏军用于防守莫斯科的是3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预备队方面军(6个集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
以上是战役初期苏德两军的兵力对比,随着战役的发展,苏军从西伯利亚的远东军区陆续抽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新锐部队加入莫斯科的防御中。同时临时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为主的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大量的独立营以加固莫斯科的防御。
由于天气极度恶劣,导致双方的空军都无法维持之前那样的作战,空军对于这次战役的影响极其有限,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地面部队。而对于陆军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军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苏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对比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德军的四号坦克只能在侧翼摧毁苏军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忆中写到好几次德军同苏军的坦克会战中德军的坦克损失都远远大于苏军,可见德军的坦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另一个影响陆战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军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近乎是苏军的两倍,可是却没有充足的弹药,尤其到战役的后期,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的地步。地处最前沿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榴弹炮平均一门只有不到50发炮弹,以至于仅能维持一场高烈度的战斗。反过来苏军的火炮弹药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业区,且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很快的补充前线的物资损耗。
1941年11月,古德里安等人的装甲先锋部队已经开到莫斯林郊外,兵临城下之际,斯大林毅然选择举行悲壮的红场大阅兵,在白雪纷飞之下,数百辆坦克、几十万受阅部队精神饱满、视死如归,荷枪实弹直接从阅兵场赴往前线,谱写了一段传奇苏联英雄历史事迹。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以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分兵三路以钳形方式闪击苏联,其中冯博克元帅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下辖4个集团军共51个师一路势如破竹,横扫大半个东欧平原,直到1941年8月初,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推荐到距离莫斯科城250英里处。
但急功近利的希特勒为了尽快占领克里木半岛和列宁格勒,从北方集团军抽调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群和赫尔曼沃特的第三装甲群,去支援南方和北非集团军群遭到冯博克的反对但无济于事。正式希特勒的分兵计划拖延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给了苏军调兵谴将的机会。
1941年10月中旬为了加强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希特勒给冯博克增加了23个师。此时进攻莫斯科的兵力达到了74个师,包括14个坦克装甲师和8个摩托化师,还有一个航空队的支援,总兵力180多万人,坦克1700多辆、飞机1400多架、大炮和火炮14000多门。其中德军坦克以IV号中型坦克75mm火炮为主,穿甲能力不足,性能与后来研制的虎式和豹式坦克相差不少反坦克任务大都只能由步兵完成。
朱可夫在得到准确情报后,确认日本不会从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进攻苏联,而得以从远东抽调大量的部队支援莫斯科,至此保卫莫斯科的兵力达到95个师,外加后勤支援总兵力约125万余人,近1000辆坦克、大炮和火炮7600余门、飞机677架,苏联火力方面明显劣于德军。其中苏军坦克型号有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和BT7轻型坦克,装甲和机动性方面优于德军IV坦克。
德军方面,担任进攻莫斯科的是中央集团军群。为了确保作战胜利,纳粹德国给原本就实力雄厚的中央集团军群又加强了兵力兵器!
在“台风”行动发起之前,中央集团军群编制内共有第2、第4、第9野战集团军,第2、第3、第4装甲集群,共有53个步兵师、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另有“大日耳曼”团、党卫军骑兵旅、第900摩托化步兵旅等加强部队,总兵力达193万人,装备坦克和强击火炮近2000辆(占整个东线德军的80%),中重型火炮4000门(相当于东线德军炮兵的2/3,其中105毫米火炮2300门,150毫米火炮1000门,210毫米火炮180门,火箭炮270门),另有迫击炮、反坦克炮等轻型火炮1.4万门。
担负空中掩护任务的是得到加强的第2航空队,共有1320架作战飞机,其中460架战斗机、250架俯冲轰炸机、470架水平轰炸机、140架侦察机。然而实际可用的仅有战斗机172架、轰炸机230架、对地攻击机120架,共计549架。
一下子在一个方向上集中如此众多的兵力,这在德军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苏军方面,
由于战役初期的巨大损失,后备兵源尚未完全开发。在战役开始前,集结在德军正面的苏军共有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编有15个集团军、1个战役集群,83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1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共95个师。另有1个摩托化步兵旅、13个坦克旅、1个步兵团,2个摩托化团、4个独立坦克营、71个炮兵团、5个近卫迫击炮团。
总兵力125万人,其中作战部队86.8万余人,装备坦克990辆,轻重火炮7600门,其中新式KV型坦克、T—34坦克175辆。维亚济马战役后,苏军统帅部又相继从全国各地调集兵力补充西方方面军,然而远水不解近渴,至苏军反攻前,苏军总兵力约100个师,其中一线部队76万,加上支援部队约102万,装备坦克600辆。
担负支援的航空兵部队一共有作战飞机1368架,由各方面军直接指挥的有568架,其中战斗机285架、轰炸机210架、强击机36架,侦察机37架。另有远程航空兵的368架轰炸机和第6防空军423架战斗机配合作战。
1941年9月,苏德战场上基辅会战,德军取得首次大规模的歼灭战胜利,让苏方损失70万人,其中战俘66.5万人。
这场胜利,让狂妄症的XTL沾沾自喜。
他要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战果,将主攻方向定在了莫斯科。它是苏联最大的城市,是巴巴罗萨计划中主攻目标之一。
然而,让XTL没有想到的是,SDL以空间换时间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基辅战役让苏方赢得了四个星期的时间,就是这四个星期让他们的“闪击战”彻底失败。
一、 “台风行动”开始,首都全民皆兵。
1941年9月30日,XTL开始实施“台风行动”。投入到此次会战总兵力达到74个师,总计180万人;而苏方只有125万人,与其相比,无论从人数还是从装备数量、装备质量上都处于劣势。
唯一能让他们觉得放心的就是冬天即将来临,它能减缓敌人的推进速度。
尽管苏军顽强抵抗,依然无法阻止德装甲部队的进攻势头。10月7日,德国人已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包围了该城。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9月30日持续到1942年4月20日。半年多的血战,苏联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破了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在东线战场走向灭亡的开始。我们来看看这场战役中双方力量的对比。
双方将领:
苏联:朱可夫(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员)
德国:哈尔德(陆军上将,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博克(陆军元帅,时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
参战兵力:
苏联:15个集团军、1个集团军群,总计127万人;
德国:76个师又2个旅,总计180万人
作为中国人如何看待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军利用达成的突然性和闪电战的优势,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誓死保卫莫斯科,最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莫斯科保卫战最全解析
1.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是苏联在东线战场上的第一次胜利,对于二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2.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得益于苏联军民的英勇抗击和苏联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在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在人员和装备上处于劣势,但他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和坚定的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
3.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是苏联军队的胜利,也是苏联人民的胜利。
苏联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成为了苏联在战争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莫斯科保卫战的电影
《莫斯科保卫战》是尤里·奥泽洛夫执导的战争片,由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于1985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德双方在莫斯科展开殊死决战的故事。
《莫斯科保卫战》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
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第四部
俄罗斯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第四部是在今年的十一月份上映
《莫斯科保卫战》是尤里·奥泽洛夫执导的战争片,由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
目前并不存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的第四部。
因为已经拍摄出的莫斯科保卫战主要拍摄1937年德军入侵苏联时的真实历史,且第三部的桥段已经延伸到了自1941年夏季至同年12月底,而据目前所知,没有关于第四部的相关拍摄消息和官方宣布。
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1941年9月-1942年1月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