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葡萄酒的电影有哪些
1《芭贝特的盛宴》(Babette‘s Feast) 2、《美酒家族》(Mondovino) 3《秋天的故事》(Conte D‘ Automne) 4《瓶击》(Bottle Shock) 5、《沉默的羔羊续集-汉尼贝尔》(HANNIBAL) 6《神之水滴》(日本动漫) 7《大内密探零零发》(周星驰) 8《云中漫步》 9《美好的一年》 10、《葡萄酒商的运气》 11、《葡萄酒的秘密》 12、《寻味葡萄》 13、《酒业风云》等等
除了学习,您和孩子或者学生之间还有哪些共同话题
放歌云中认为,题主问题提的真好,值得所有父母与教师看一看,想一想。我认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参与孩子(学生)生命成长中十分重要的引路人,关注学习,只是话题的一方面;关注孩子的兴趣、心理与成长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拥有这些共同话题可能沟通更畅达、成长更稳健。
一、一言不合就杠上了,是当下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变异的新常态,不能不正视。
这几年, 管教孩子与辅导作业已成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的“痛”,尤其是在网课时期,抱怨之声时时响起: 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频出状况,一言不合就杠上了,对这种现象,为人父母者与身为人师者不能不正视。
比如:“20年后当街打教师的常某尧”掀起的舆论大波并未消寂;常州女孩缪可馨的纵身一跳再给教育敲响警钟;黑龙江大庆某小区妈妈深夜狂吼式辅导孩子作业;一位题主询问上高二的儿子与班主任因为班规与级规的不一致激烈抬杠,应该如何处理------“
诸如此类,可以看出,叛逆的孩子、狂躁的母亲、缺席的父亲,惊慌失措的教师,中国式教育已经让孩子与父母与老师成为最最沉重的人。
而一旦关涉孩子的事情,网络与现实上一边倒的口诛笔伐全部指向学校与教师,貌似学校教育可以包治百病,教师应该无所不能,而且有些别有用心者会带节奏,尚未明了真相就抢先认定是“教师的错”:有人说“工资教师拿,作业家长管”,听听,这是什么话;有人认为“教师工作多轻松,就是上几节课,拿嘴说道说道”,谁都有嘴,谁都可以解疑答惑呀。
二、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成长,主题不走偏,教育才有效。
看过《小欢喜》、《少年派》、《家有儿女》与《悲伤逆流成河》的影视作品的家长与老师,肯定知道,孩子是独立而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在成长过程中多数人会叛逆(有人认为,叛逆也是成长的别样表现形式)。面对这些,如果家长与教师还在一味追求成绩与所谓的学习,往往会让孩子彻底失去追求成绩与积极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如果可以的话,家长们真的要多花时间进行亲子陪伴与游戏,用积极的旁观与放心大胆的态度,让孩子积极主动去尝试去试错,让孩子参与到成人的世界里来,明白“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学习”“能吃学习之苦将来可能少吃生活的苦”等等实践活动。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成长,主题不走偏,教育才有效。
试想一想:作为孩子的亲爹与亲妈,生养与教育子女,关注孩子成人成长本来就是父母的责任当义务,在学校求学的时段里,师者父母心,依然会用师者良心,智慧与方法做一些正面引导,孩子千人千面,千人千个性千思想,关注兴趣、心理与成长远远比关注学习(成绩)更重要。确保主题不走偏。“教育培养孩子,从来都是家校共育的事情”!
三、除了学习,共建话题很必要,它是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打开心门、共同成长的钥匙。
在与孩子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学习固然是一个不必绕开的永恒话题,学习场中专门谈,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家长与老师要主动摸索与共建新的话题,针对每位孩子的具体情况,跟进他们的思想,跟上他们的步伐,尤其在网络时代里,孩子们本身就是网络原住民,知识与技术更新换代的水平与能力超过我们,想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不得不用心与寻找共建新话题。聊音乐,话偶像,谈影评,说说成长的烦劳,让孩子教父母老师玩转新科技,一起看球赛聊球赛,让新的话题变成一座互相靠近的沟通交流的桥,或者成为一把打开心门、共同成长的钥匙。凡此种种,可以更好的助推孩子的成长,赋能他们的人生。
关注教育大小事,愿与孩子共成长的放歌云中认为,除了学习,家长与教师可以与孩子聊很多。在聊天与陪伴中,收获快乐、智慧与成长。
大家认为呢?欢迎评论。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今年的学生是初一,大概都在12岁左右。我严格要求他们完成语文课本学习之外,我会举行很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便有了共同话题。
1,一起观看感兴趣的电影。如《流浪地球》《战狼2》等,然后一起讨论电影里面的情节,自然就有共同话题。
2,一起品读世界名著,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三体》等,一起讨论里面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论,也有默契。
3,一起讨论共同喜欢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等,或者听他们讨论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以及他们喜欢的男演员和女演员。
总之,和学生在一起,要有一颗青春的心,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知道他们喜欢的人活着喜欢的游戏,这样,共同话题就有了,而且当他们思想中出现不健康的东西时,还可以及时引导。
学习以外的话题还是比较多的:
1、留守儿童的话题多是在家跟谁,感觉如何,爸妈平时多久打电话,和谁谈心多些,有没有什么困难。
2、对爱学习的孩子的话题大多是平时爱看什么课外书,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和同学分享,看电视吗,出去旅游吗等。
3、对不爱学习的孩子的话题大多是课余喜欢做什么事,自己有什么爱好,理想是什么等。
儿子是高三正在备考,为了不给孩子制造紧张的气氛,我们一般的话题都是,在学校是不是开心?和同学处的怎么样?有没有收获?我每天早晨、中午给他的分别赠言都是:祝你有收获!
乐于助人
我儿子回家总是帮助住宿生买吃的,学习用品,乐此不疲。昨天拿回了3支坏的羽毛球拍,商量我跟淘宝商家联系,给球拍缠线。我故意说:只修自己的得了,还给同学帮忙多麻烦。
我儿子善良,也很节俭。怕同学没时间修球拍,扔了浪费。所以大包大揽拿回家,看着我把事情处理妥当。谢谢妈妈,我去睡觉啦!他总是把学习称为睡觉,平时撒娇的说法!
审美
现在孩子很注重外表,今天买个冰袖,明天要个防晒霜。我说男子汉就应该有健康的肤色,他说小麦色不流行。学校的校草都是皮肤白,身上有肌肉。
白面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让我想起了古代赶考的秀才。琢磨儿子的话,想想现在当红影星,哪一个不是肤白帅气,从这点看他们的审美,符合大众心里很正常。
吃喝
虽然我无法理解现在孩子的审美,但是只要是正常的,我都支持!更多的话题是讨论吃什么,都倾向于清淡,儿子却是无肉不欢。所以是早餐清淡,午餐有肉,晚餐在学校,由他自己控制。
由于儿子体重大,不建议他喝饮料,偶尔也会把饮料带回家,我从来不指责。只是告诫他管住嘴迈开腿。晚上他在学校也会跑步,为了减重。
避免不了会谈成绩
每周的模拟考试,儿子主动说成绩。我只是鼓励他学习尽力就好,以后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没有遗憾!成绩忽上忽下,他自己找原因找差距。
还去和各科老师讨教,自己在学习中问题,目前的困惑。老师都是耐心解答,总是赞扬他基础好,勤奋努力!回来之后能量满满,继续努力!
祝高考生金榜题名,不负青春!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觉得我老公做得非常好,他和孩子下棋,有时玩游戏,而且每个游戏玩得级别都挺高,和孩探讨方法。孩子也听他的,该学习学习,该玩时玩。我觉得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在说话上就有发言权,而且孩子比较信服,把孩子正确的引导到学习上来。
女儿目前读初一,回顾我和女儿经常探讨的话题主要有:
1.如何在寄宿制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
孩子自幼儿园开始寄宿,一年当中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远多于我们做家长的。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工作相对更辛苦,要学会体谅老师,要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寄宿制学校的同学们往往来自不同区县,生活习惯不尽相同,要学会彼此包容,和谐共处。不能还以为是在家里被长辈宠惯着。
2.观看电影并交流观感。优质的影片甚至比图书的教益更多,每当有时间,亲子观影并对剧情、主人公等交换意见。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先回顾下马鞍山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13名集体发热者的两起事件吧。
5月11日,安徽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武汉籍来安徽当涂县博望区工作人员王某某,与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同乘G1722次高铁,被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裴某某返校后,校方未对其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王某某来博望区后,企业未规范报备,所在乡镇未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
当涂县就地隔离了这两名密切接触者,紧急采样开展核酸检测(5月21日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均为阴性),并前往马鞍山学院开展调查,指导校园防控工作;博望区同时对王某某接触人员进行摸排管控,指导相关企业开展防控工作。
5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针对学校的防控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防控制度。学校应该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制定专门的疫情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做好人员管控的要求。开展每日健康监测,尤其是体温监测,加强对教职工、学生的晨午检,对住校学生增加晚检,加强学生因病缺课以及教职工因病缺勤的监测,严禁教职工带病上岗、学生带病上课。……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5月17日开学至5月20日晚仅三天多的时间,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级同一寝室出现6名学生集体发热,学校随即将发热学生送院治疗,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我们可以看出前者裴某某和王某某是确诊病例接触者,返校返岗后未按防控要求落实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的防控步骤和措施。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事件,表明疫情风险还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新冠病毒或许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可能将面临一个长期的“后疫情时代”,就像流感、艾滋病一样,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与人类共存。理由如下:
1、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世卫组织5月25日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还不能去假设疫情存在“季节性”,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如果措施不严格,将会出现第二个高峰。此前瑞安多次表示过,新冠病毒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人类要做好长期与之共存的准备。
2、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5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3、钟南山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病毒的研究与防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4、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这个病毒目前在人群当中已经出现了定植的倾向,在人群当中可能会长期一直存在,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历史上没有一个病毒像新冠病毒这样诡异,正好介于当中:症状比暴发力强的流感重,传播力比症状很重的SARS强,居然还有无症状携带。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所以其特性决定了控制的难度之大:
1、因为传染性强,稍一疏忽就会呈爆发式增长,所以控制起来非常棘手。
2、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让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目前除了逐个筛查外,别无它法。
3、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且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即使疫苗研制成功,对变异后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否还有效仍未可知,病毒变异与疫苗研制是一个长期的“矛与盾”的升级战。
1、人类的社交与协作特性是一种刚性需求,不论是个人情感、学习还是工作需要,都很难做到长期严格隔离。
学生们陆续开学了,家长们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摆脱家里"神兽"的折磨,但同时5月25日曝出的这则消息,马上又令家长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据新京报消息,5月25日,安徽马鞍山市新冠疫情指挥部发布通告,通报了两起疫情防控措施不力问题。其中,一所高校寝室里6人集体发热,受到广泛关注。当地卫健委在通报内容中表示:给相关单位敲响警钟。
通报称,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5月11日自湖北返校后,5月20日被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但裴某返校后,所在学校未对其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等工作。目前,裴某核酸检测为阴性,已被集中隔离。
另外,通报还提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寝室6名学生集体发热,校方虽将学生立即送医,但晨午检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且未将学生集体发热一事规范上报。
最近确实能深刻感受到身边的人都已开始对疫情放松了警惕,都产生了疫情已经过去了的错觉,大街上不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快递小哥,很多都摘掉了口罩,还有一部分就算戴着口罩,也大多拉到了下巴上,成了摆设。
为什么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但却没有人上报上去,到底是什么情况?
首先,基本事实是马鞍山某学校的确出现了多人发热现象,主要涉及到13名学生,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同一个班级的同寝室学生。
这件事会引发大家的关注也不奇怪,毕竟学校5月17日才开学,但在5月20号的时候就出现集体发热,再加上相关人员没有及时上报。难免因为误传导致家长对开学、以及防控力度问题产生质疑。
其次,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事件,真实反映出了很多人的思想已经麻痹松懈,相关防控措施也不像之前那么严密。好在,校方当时就将这些出现发热情况的学生,送到医院做了核酸检测,而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
虽然,这个结果是好的,相关人员对待此事的态度则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疫情并没有真的结束!
别个地方我没去过,没有发言权,但如果你走在成都的大街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口罩都不过是挂在脸上的工具。即便是当我周内带孩子去动物园的时候,虽然入园人数没有节假日多,但实际上也根本无法保持所谓的安全距离。
然而,你可以看到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戴口罩、或者口罩只不过是挂在下巴下面的摆设。
我们可以从国内实施疫情统计数据看到,目前,我们的防疫重点还是主要集中在境外输入上,而目前涉及到输入确诊病例人员最多的省市,则是黑龙江、上海、广东、北京和内蒙古等地。
的确,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效果显著,累计八万多的确诊人数,有接近8万人已经被治愈。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有5名重症患者,404名无症状患者,现有确证人数120位。只要这几个数字没有彻底清零,并维持一段时间,那么,我们的疫情就并没有真正结束。
而且,国内疫情目前的主要压力是在境外输入上,目前复航的国际航班还很少,但是,随着之后越来越多的航班飞往直接各地,境外输入的风险便会进一步提高。我们需要知道,目前国外疫情的趋势可不乐观,累计确诊人数多达5649425万,虽然已有2385187人治愈,但现在确证人数仍然处在2914806的高位,而已经因为疫情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则已经接近35万之多。
我们可以从国外疫情实时数据看到,在所有新增确证人数最多的国家中,虽然美国依然以单日新增超过18000人位列第一,但巴西最近的疫情发展态势也变得不乐观,单日新增已经超过了15000人,而俄罗斯也以每日新增超过6000人排列第三。
疫情一直在我们身边,不要恐慌,但也不能大意。
随着家长复工复产和孩子开学,大家觉得好像生活回到了正轨,但疫情一直没有结束,随时有重新来过的可能。
事件回顾
5月25日,安徽马鞍山市新冠疫情指挥部发通报称,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自湖北返校后,被认定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校方未对该学生落实排查登记、核酸检测等工作。
通报还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5月17日开学以来,至5月20日晚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级同一寝室出现集体发热,晨午晚检等制度落实不到位。
马鞍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出,这两起事件暴露出相关单位思想麻痹松懈,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关口前移不到位等问题。
疫情并未远去,不可放松警惕
相比较安徽马鞍山,我一直觉得江苏做的很好,每个学校对学生落实排查登记,晨午晚检一刻也不放送,做为家长,每天都要定好几个闹钟给孩子测量温度并拍照给老师。孩子有迟到早退不舒服,学校也都和家长医院沟通的很及时,认真做好每次检查。虽然给生活增加了工作量,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和老师都相互理解,一点也不会马虎。
相比较学校,单位反而放松了,随着天气转热,大家口罩是越戴越低,甚至直接摘下,马路上也随处可见不戴口罩的人。东北已经又开始封城,多地境外输入一直未归零,面对疫情,大家还是不要放送警惕,宁可热一点,也要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负责。
写在后面
疫情如今在中国得到控制,工厂复工复查,学生也回归了校园生活。虽然目前看上去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够放松警惕。目前,全球的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中国依然存在境外输入的压力,所以风险依然存在。钟南山院士也再次提醒:中国尚未建立起新冠免疫,务必注意第2波疫情。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大家还是不能松懈。
读书、识人、做事。我是@开始种一棵树 ,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欢迎点赞和关注。谢谢阅读。